logo title logo
請使用下方選單選擇欲查看的點位
LOADING...
背景介紹
button
fullScreen

虛擬實境導覽

透過3D虛擬實境技術,你可以在瀏覽器上探索熱蘭遮堡,理解它的建築特色、歷史背景及生活相關的故事。

熱蘭遮堡深度介紹

從古地圖製作者及現代研究的成果,深入了解熱蘭遮堡各建築物之分佈以及對應古地圖之相對位置。
請選擇左方選單選擇您想了解的景點。

熱蘭遮堡與市鎮
歷史背景
熱蘭遮堡壘營造歷程

荷治時期熱蘭遮堡大多時間處於增改建的變動中,這些變動除了反映堡壘在軍事防禦、行政治理、貨物儲存等方面需求的強化外,也反映對於在地環境、氣候與災害所做的調適,以及巴達維亞當局與大員當局對於堡壘營造的立場與態度。熱蘭遮堡的營造歷程,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。

img
1626年〈艾爾摩沙島荷蘭人港口描述圖〉(局部)
初始階段(1624-1628)
荷蘭人於1624年遷至大員沙洲,並在先前拆毀堡壘處建造新的堡壘,命名為奧蘭治堡。初建堡壘的構造較簡陋,其為方形平面,四隅皆有稜堡,稜堡間的牆體為沙土填實,建造於沙土丘上。此時期的堡壘,即是後來「上層主堡」之部位。此階段之材料與工匠皆相當缺乏。
img
1632年〈大員熱蘭遮堡景觀圖〉(局部)
構造強化階段(1628-1635)
1628年二月奧蘭治堡改名為熱蘭遮堡。隔年普特曼斯就任長官後,積極強化堡壘的既有構造,將沙土牆體更換為磚造牆體,並在屋頂覆上屋瓦,同時興建砲台。此時期堡壘外圍有竹或木建造的柵欄,且在東北與西北方向形成尖角,其平面形式應是四角星形,並成為後來「下層主堡」的平面形式來源。
img
1635年〈熱蘭遮堡長官公署與倉庫建築景觀圖〉(局部)
大規模擴建階段(1635-1645)
1635年初長官公署開始興建,揭開大規模擴建階段的序幕。堡壘擴建對象包括象徵治理權力的長官公署、滿足防禦與貿易的兵營與倉庫,也包括代表信仰的教堂;另一部分則是涉及防禦的主體構造工程,包括「上層主堡」的牆體與稜堡之重整,以及「下層主堡」與「外堡」的牆體、稜堡與圓堡之興建。
img
1648年〈大員的熱蘭遮市鎮與堡壘圖〉(局部)
工程停滯階段(1645-1659)
1645年教堂完工後,熱蘭遮堡已具完整規模,但也進入長達15年的工程停滯階段。1645至1651年間中國移民湧入,帶來可觀土地與稅收之效益。1640年代末期,公司與中國和日本的貿易獲利達到最高峰,並開始發展赤崁的普羅民遮市鎮;這段期間,荷人充分控制東亞海域,且熱蘭遮堡狀況頗佳,故無建築工程需求。然而到了1650年代,中國內戰及鄭氏政權等因素導致福爾摩沙貿易獲利嚴重下滑;此時熱蘭遮堡雖有強化增建之需求,但巴達維亞皆持反對態度。
img
1661-1662年〈大員熱蘭遮堡鳥瞰圖〉(局部)
最後補強階段(1659-1662)
1650年代末期鄭成功攻台傳聞愈演愈烈,先前計畫多年的熱蘭遮堡外堡東北角稜堡終於動工,此為熱蘭遮堡的最後補強階段。自1661年5月鄭軍圍攻熱蘭遮堡起,由於熱蘭遮堡在選址、設計、工程與防禦策略之有效性,荷方得以少量兵力(不到2,000人)抵抗鄭氏大軍(25,000人左右)長達9個月的圍攻。最終荷方主動投降,乃因巴達維亞援軍失利,以及堡內彈盡糧絕,且人員意志低落、健康狀況不佳。
logo logo logo logo logo
隱私權宣告
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

資訊安全政策宣告
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
point 70801臺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6號13樓
phone 06-2991111